翻看了几章任继愈的《老子绎读》,惊诧得赶紧人肉一下,原来又是一位坚定的共-产战士,这样的人,即便再有学问,也不配称作知识分子。
Dec 2, 2009
from
“ 任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 ”
- Paul
“任继愈先生的第五项学术贡献,是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用无神论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抵制各种打着科学和民族文化旗号的土洋迷信。”
- Paul
有多奸腚呢?
- mr. lambert
上面说的书是06年(90岁了)出版的,够坚定了吧。
- Paul
唉,像你这么读书法,真是买椟还珠了。任氏《老子绎读》的“珠”在于校雠精严,取舍审慎,其解读也成一家之言,你管那些有的没的做什么。像《老子》这样的书,自古以来不知多少种读法,话说兼听则明,你又不是要投入谁的门墙,选几种对照来看,各取其合你心意的,岂不是好。
- 芸窗
左脸被甩得微微泛红,赶紧把右脸也转过来。老子我倒是看过几个版本的,听舍主提醒,还赶紧找出一本任先生第二次翻译老子的《老子新译》(定价:1.50元)对照一下。绎读的注释的主要内容就是考古结论,如果老子是一本文学著作或者历史著作,那么“校雠精严”是珠,任先生的考古实力我是无从判断的,只能根据他的名气相信一下。可是任先生自己也认为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当然这不需要什么深奥的知识就能看出来),那么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吧,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饱含着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情感,以马列辩证唯物论的X光机扫描出来的底片。形式上这种译作最讨厌的地方是在每一章的开头都大篇幅地强力插入读书笔记,仿佛他自己的演绎是主体,原文反而是其观点的证据。
- Paul
你手头任氏译本还真不少,呵呵。我对老子可没什么研究,读《道德经》不过仗着一册中华书局楼宇烈校释的王弼注本,感觉足矣。我不爱看古籍今译,觉得隔,也觉得烦。无论什么古籍,校勘总是第一位的。任老的《老子绎读》好似也用的王弼的底本,参以后来出土的马王堆本、郭店本,算得上详而备了。我觉得其短处在于“贪”,又想正襟危坐保持学术性,又想慈眉善目作普及状。你说的那种导读好像是某一阶段出的书的流行通病。至于哲学思想,古人原是文史哲不分家的,读原文遍数多了大概总能有所领会吧。我们文明源头的这几本典籍就这点好,无论你想到里面去找什么,总归是能找着的,呵呵。
- 芸窗
你既跟这本书如此话不投机,干脆另觅新欢好了,呵呵。
- 芸窗
刚看到一篇:丁丁新作——《财经》“逝者”——季羡林 任继愈 http://wang-dingding.blog.sohu.com/1208156...
- Paul
看后对文中提及的熊十力(任先生的先生)佩服得很,又刚巧因为唯识论而对这位先生有过听闻。
- Paul
可看过张中行老人写的熊十力?见《负暄琐话》。
- 芸窗
没有,找来看看。我是听一位老先生提到他的名字,并没有真看过他的书。
- Paul